據估計光地球存在的銀河系便有1,000至4,000億顆恆星,根據開普勒太空任務的數據,共有逾400億顆是位於適居帶內,且接近地球大小的類地行星存在。
而截至目前為止,人類已發現的超級地球仍不算多,加上考慮是否位居適居帶的種種條件,能夠養育生命的類地行星又是萬中選一了。
下面介紹的是目前發現最有可能擁有及孕育生命的行星
一. 天琴座的克卜勒62f
克卜勒62f的母星克卜勒62(Kepler-62))距離地球約1200光年是一顆位於天琴座,體積較太陽小的光譜K型恆星。目前發現有5顆行星,其中的克卜勒62e和克卜勒62f可能適居帶內。
作為被我認為最有可能適合生命的第一顆超級地球,克卜勒62f自然有特別的理由。 首先它的半徑是地球的1.4倍,1.4倍在目前已發現的行星中,已是非常接近地球的大小了,因為是用凌日法發現所以質量只能預估上限最多為地球的35倍,當然實際應該不可能這多。
它之所以被我列為最有可能適合生命居住,在於它位於母星的適居帶比地球稍遠,有點靠近火星的位置,位在這樣的位置理所當然受到的日照會較少,勢必較地球寒冷,但幸運的一點是克卜勒62f較地球略大,因此有可能它的大氣層會較地球厚,產生的溫室效應比地球高,那麼溫度也許就較溫暖了。這兩個與地球相異(大小和距母星距離)卻又相補的特點,或許讓它令人期待有著與地球相似的環境。而他的兄弟星克卜勒62e就有點可惜,克卜勒62e比地球甚至62f還更大(半徑為地球的1.61 倍),但位居適居帶內側,相當金星的位置,由金星飽受溫室效應地表數百度的狀況來看,有很大可能是一顆超級金星,而非超級地球,但誰知道,畢竟宇宙中人類之步道的事情太多了,說不定它也是一個適居的星球,那這個星系就擁有兩顆適居行星了。
另外他們的母星克卜勒62年齡為70億歲較太陽約46億歲更多了近20億年,如果曾經孕育過生命,那不知道可能會有怎樣的文明了。
上圖取自維基百科
其他的可能適居超級地球
1. 蛇夫座Wolf 1061c - 距離地球最近的可能適居行星
Wolf 1061是位於蛇夫座的紅矮星,周圍共有3顆行星圍繞,分別為Wolf 1061b、Wolf 1061c和Wolf 1061 d。它距離地球僅14光年(約132萬億公里),上面可能有水,溫度合,適合人類居住,是目前天文學家在太陽系外發現距離人類最近的超級地球。
值得期待的是Wolf 1061非常穩定,不像大部分的紅矮星十分活躍,會發生X射線爆閃,不利生物存活。行星的穩定性是關鍵因素,可依此判斷圍繞其運轉的行星上,是否能存活生命。Wolf 1061c每隔18天圍繞Wolf 1061運轉一圈,質量是地球的4.3倍。Wolf 1061d每隔67天圍繞Wolf 1061運轉一天,質量是地球的5.2倍。
Wolf 1061d位於適居外側,但如果有適當的溫室效應,或許也有可能成為適居的行星。
2. 克卜勒186f(Kepler-186f) - 適居帶內與地球大小最為相似的行星
克卜勒186f是一顆環繞紅矮星克卜勒186的太陽系外行星,距離地球約492光年。該行星是第一顆在太陽以外恆星旁發現的適居帶內半徑與地球相若的系外行星 。
克卜勒186f的軌道周期為129.9天,其軌道半徑是地日距離的36%;因此在這個距離無法確認它是否被母恆星潮汐鎖定。因為母恆星的光度並不高,克卜勒186f接收到的輻射通量只有地球的32%。該星球位於適居帶中,與太陽系當中的火星位置類似。
克卜勒-186f的半徑較地球大約11% ,以前我們總是可惜火星小了點以至於沒辦法生成磁場阻擋太陽風及保住水分,克卜勒186f的大小或許有可能讓它保有大氣及水分 。
但環繞紅矮星或許是個不確定因素, 紅矮星光度會因為其表面黑子的數量而有重大變改,最暗時會較正常暗百分之四十,而最光亮時則為正常兩倍。這對生命造成損害,因為這會使行星的氣候轉變過大及生命突變率變高。 另外過於接近恆星也會導致潮汐力鎖定,並使得行星的一面永遠白晝,另一面永遠漆黑。
3. 克卜勒452b(Kepler-452b) - 被NASA稱為地球2.0的新發現行星
克卜勒452b(Kepler-452b),是一顆圍繞著 天鹅座 G型主序星克卜勒452的太陽系外行星,由NASA於2015年7月23日公布,距離太陽系1,400光年體積是地球的1.6倍 。